我院教师参加第七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

2019年04月30日 09:38 史凤晓 点击:[]

2019年4月26—27日,我院英语系教师史凤晓参加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办的第七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

4月26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与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维屏教授在逸夫会堂致开幕词。他们以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诗句开始了他对参会的国内外学者的问候,继而回顾了每两年一次历届的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与探索历程,将其与文学的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摸索出了“梦想・求索・命运”为主题的第七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理查德・道尔(Richard Doyle)教授与杭州师范大学的殷企平教授进行了上半场的主题发言,道尔教授从根据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出发,探索了其中梦想、求索与命运的主体。殷企平教授将“共同体”的概念贯穿于当代文学理论家的作品与十八世十九世纪经典的小说与传记作品中,重点讲述了英国作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自传》中的“the culture of feelings”。会议的下半场发言是来自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Kyoo Lee 教授,她以生动的图片与语言,结合德里达的理论分析了文学作品中的“半梦半醒”状态。加拿大Andrew Pendakis教授以20世纪七十年代北美流行的“恐惧”与“欲望”的情绪为分析对象,结合阿多诺、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了那个年代重复出现的一些梦境与奇怪的人际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从全球气候的变化讲起,意图解决当前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呼吁全人类对共同命运的关注。

4月26日的下午是各分会小组的发言与总结时间。史凤晓在一号楼407的诗歌研究小组中就《麦克白的诗性与魔性》进行了小组发言。她将女巫的预言视为麦克白贪婪梦想的外化。他在追求这一贪梦的过程中,呈现了其作为诗人的诗性、预言性与作为杀人魔的魔性。这一追求过程本身预示了他覆灭的命运。这种身份的交错也让麦克白与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的恶棍形象有所不同,增加了其神秘性与悲剧性,更能唤起读者的悲悯。发言引起了小组人员的兴趣与讨论。

4月27日上午,美国奥克拉海默大学的Ronald Schleifer教授与台湾中正大学的陈国荣教授、韩国的Younmin Kim教授进行了上半场的主题发言。其中陈国军以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梦的展现方式,从而解释勃朗特对奥斯丁贬抑性的认识。澳门大学的Jeremy De Chavez 博士、河南大学的英国教授Rob Hardy 与东北师范大学的徐彬教授的发言会场后半部分的主题发言。其中,Hardy教授就赛珍珠在美国与中国的生活经历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主题的创作灵感,引发了全场与会者的讨论。

本次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王欣教授的闭幕辞中结束。王教授感激了与会者的支持,并表示了对下一届会议的展望。

上一条:英语系赴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交流学习 下一条:我院教师参加外研社.西南大学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量化研究方法研修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