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至27日,我院教师季峥参加了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相遇与融合: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世纪海内外中文文学”重点学科、甘肃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和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26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韩高年副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代表学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郭英剑教授表示,此次会议是华裔文学学者和华文文学学者的一次历史性相遇。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两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搭建共商学术研究大计的平台,真正促进两个学科的跨界融合。赵稀方研究员指出,这是一次难得的跨界融合机会,邀请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中文和外语两个领域的著名学者前来研讨,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研究发展。朱刚教授总结了近三十年来华裔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表达了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曹进教授表示,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学科突破口,提供了新的科研方向。
26日上午,共有9位专家做了主旨发言。前三场发言由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刚教授主持。赵稀方研究员通过对华人移民以及华人写作的论述,阐释了华裔文学与华文文学的理论定位问题。郭英剑教授从历史分野和现实困境两个方面,讨论了华裔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学科划分与未来走向。黄万华教授在线通过对比《古韵》和《天桥》,阐释了早期华裔/华文文学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播。
接下来的三场主旨发言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主持。程爱民教授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地域书写角度,讨论了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问题。季进教授以夏济安的书信为切入点,阐述了他研究当代文学的贡献、价值与局限。潘志明教授结合《苦学生》文本,讨论了华裔文学与华文文学的界定问题。
上午最后三场发言由南京大学程爱民教授主持。刘俊教授通过对比研究两个题材相似的文本——《谪仙怨》与Fresh Girls,指出华人/华裔作家的中文和英文书写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视角和文化心理。石平萍教授探讨了美国华裔文学体现出的流动性。李良研究员论述了新移民文学的文化间性、国族认同及叙述中国的特别之处。
26日下午,四个分论坛同步进行。来自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前三个分论坛。季峥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论文“The Familiar Strangeness——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Li-young Lee’s Poetry”。
27日上午,8位专家先做了主旨发言。随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俞婷教授主持了四个分论坛的研讨情况汇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周炜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王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汤俏副研究员、华侨大学陈庆妃教授分别代表四个分论坛的主持人和评议人,汇报了各论坛的发言情况,并对各位参会代表在华裔/华文文学方面的努力与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接下来,赵稀方研究员与郭英剑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总结发言。赵稀方研究员简要总结了本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强调了华裔文学与华文文学融合研究的必要性。郭英剑教授用“成功与圆满”“相遇与融合”“学术与对话”三组关键词总结了本次会议的特点。他表示,学者的相遇,是学术与学术之间的碰撞,更为学术交流的内涵带来了深度、广度与高度。他进一步指出了各位研究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扩大研究范围,多涉足不同国家华裔/华文文学研究;继续讨论并界定华裔文学与华文文学这两个重要概念;对两者的研究应打破其自身固有的范围,做到学科交叉,促进学科融合。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探讨会,华裔文学研究者和华文文学研究者首次相遇,大家同台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仅切磋了学术,碰撞出许多火花,而且加强了友谊。
